今年年初,接近春节的某一天,我思考再三,给陈先生发了一条短信,内容是这样的“陈教授:江西省首届十大道德模范徐正华的外孙项一鸣患T细胞非霍金淋巴瘤,正向社会各界求助,不知用您公司的药物是否有效?如可行,必将对社会慈善和道德宣传有示范意义。徐正华几十年来先后向贫困市民和公共事业捐款捐物十余万元,还免费为贫困市民打过近百场官司,他是萍乡最有声望的平民慈善家,还是全国社区先进个人。”
我与徐正华素昧平生。年初在本市的报纸上看到他一家向社会求助的报道,便上他家探视,看到他老了老了,外孙得病却无钱医治,自己一着急上火,脑梗塞又导致全身瘫痪,十分同情。我给他捐了五百元,我知道,这点钱根本不能帮他什么。所以,我勉为其难,还得求助陈先生。
第二天陈先生就回我电话了,说他将短信转给了周红霞书记,周书记向有关专家咨询了,他的药对这个病有效,要患者家属将病历诊断书复印件寄去,他们详细研究一下,不出意外的话可以捐助。我听了十分开心,赶紧和徐正华的女儿徐清联系,说有个沈阳协合集团,可以对他们的儿子项一鸣进行药物捐助。
从事医院护理工作的老婆在旁边看我打电话急得不亦乐乎,开始嘀咕:“你胡乱介绍做什么?要是吃出问题来谁负责?”我说:“这是增强人体免疫力的药物,又没有副作用,而且我也没说要他们停用医院的治疗,不怕,不怕。”但我毕竟不是学医的,心里暗暗有些发毛。
我儿子读小学时,他的班主任给他写过一条非常好笑的评语:“爱管闲事”。我为此曾经常恼火,不是对我儿子,是对我儿子的班主任,近年还常常想起这个事,感觉我儿子的这个点,是我的遗传。我就是个喜欢管“闲事”人,年纪越大,好像越爱管。我何尝不担心给自己惹麻烦,但我不能因为怕麻烦,就动摇我为人处世的价值标准。
何况现在我所面对的,是好人徐大爷。徐正华今年74岁,1992年从萍矿集团退休。外孙项一鸣是城北小学五年级学生,从2004年起,腿上和屁股上就总是溃烂,形成一个个小洞,很难康复。直到2007年才被医院诊断为结节性脂膜炎,医生说可以治愈,不过要依靠一种抗癌针,同时还要吃护肝药,按照医生建议治疗后,果然起到了作用,腿上和屁股上的溃烂渐渐好转。一家人悬着的心渐渐落了下来,项一鸣的爸爸妈妈也重新开起了包子店。然而幸福的时光是那么短暂的,2009年10月,项一鸣开始高烧不断,打退烧针和消炎针都不起作用。到今年1月18日,在长沙湘雅医院才被确诊为T细胞非霍金淋巴瘤,病情十分严重,治疗时间需要二三年,医疗费用要20多万。真是个不幸的孩子!莫非天将降大任于斯人,要这般地苦其心志、劳其筋骨。
往往是这样的孩子,却是那么的坚强。我们去看他的时候,他的手上、肚子上埋着输液的管子。我看着心里发毛,问他痛不痛,他笑着回答不痛。
往往是这样的孩子,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。项一鸣虽然在长沙医院治疗,需要长期请假,但是回到学校参加考试,同样还考出名列前茅的成绩。莲花的患儿刘蒙林也是这样,今年在学校语文考试考了第一名,数学考试考了第二名。
感谢陈先生的关心,项一鸣得到了捐助。
过了几个月,因为陈先生要来萍乡回访,打电话了解项一鸣的情况。项一鸣的妈妈徐清说,得到陈先生捐助的药物后,儿子服用了一个月,感觉有些作用,一些化验指标也在好转,后来他在长沙化疗后有呕吐,就停用了。
我唯愿她说的是真话。我就怕她没有信心放弃接受陈先生的捐助。因为萍乡就出现过先受捐助后来又放弃的例子,原因很多,有的是医生不许用,威胁说你用这个他就不保证医院的治疗有效果;有的是不敢用,认为你陈先生又不是大夫,怎么就能治疗这么难治的重病;有的是不珍惜,认为没有花一分钱就能治病,世上不可能有这样的好事,等等。
为了打消徐清的疑虑,趁这次陈先生到萍乡的机会,我们带上她一起去看莲花县的两位幸运儿,服用药物三年的刘蒙林同学和服用四个月的朱玥同学。如果我这样做工作都不能让她一家充满必胜的信心,我肖某只能自认江郎才尽了。
陈先生和我看到小徐笑逐颜开的样子,我们就知道,不用再为他们的积极配合担心了。
本文章出自《萍水相逢·好人陈先生的故事》第六篇:寒宅陋巷助贤人——项一ming的故事。
作者:肖平,现任中共萍乡市委副秘书长、办公室副主任。